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物资源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开发最早的海洋资源之一。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与人类密切相关,对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
一、学科简介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水生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以及环境生物技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一个与海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的新兴学科。该学科主要探讨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在人与自然共同影响下的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开展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的控制与修复,以期达到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体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分类、分布、生长、发育、遗传、生理生化、保护和利用,以及环境污染对它们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开展海洋环境的监测和评价、探究污染产生规律、生态毒理及海洋生物对污染物的适应、消除作用及机理,并开展污染的控制和修复。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包括:
(一)海洋生态与生物资源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和海洋生态系统演变特征与机制;利用遥感资料和现场观测数据,揭示不同空间尺度的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在多个时间尺度上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利用宏观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海洋生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机制;利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对海洋微生物等进行开发与利用。
(二)海洋环境污染与修复
该学科方向主要研究海洋环境污染与海洋生物资源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解决二者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开发(捕捞和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的毒害作用及机理,海洋生物对海洋污染的消除作用及机理,以及海洋污染的生物学控制及修复技术研究。
二、发展前景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作为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和新兴交叉学科,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的步伐,对国家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规划和宏观决策,以及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西作为我国西南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沿海沿边省份,立足北部湾,辐射东盟、面向南海,有着开展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研究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国家正大力推进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及“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在国家重大战略和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需求的推动下,在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的条件下,社会对该学科研究人才的需求必将不断扩大,该学科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快该学科科技人才培养,强化该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海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的步伐,对国家海洋规划和宏观决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科学研究和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办学条件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是广西唯一的“211工程”建设高校,拥有的生物学科是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已经形成完善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和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微生物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亚热带生物技术学科群是“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除生物学外,学校还具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师资力量。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以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为宗旨,以高起点、有特色涉海学科为建设发展目标,发挥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综合性大学优势,在短时间内建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型学院。立足北部湾、面向南海、辐射东盟,适应国家和广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国家和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海洋经济开放开发培养人才。
(一)师资力量
该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师资队伍年富力强,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成果丰硕。目前已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研究员4人,副教授8人,讲师16人,实验师5人。该学科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8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广西“八桂学者”1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名、广西高校优秀人才1人、广西五一巾帼标兵1人等。
(二)科研平台
学术资源充沛,教学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条件,实验设备及图书资料比较齐全。目前实验室面积2810m2,大小型仪器共计118台,总价值3000多万元。其中主要的大型实验仪器包括:稳定同位素质谱仪(MAT25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UPLC-MS/MS)、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X射线衍射仪、元素分析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是目前国内设施最齐全的珊瑚礁研究基地,并完全开放给国内外同行。
(三)科研水平
专业教师具有很高的科研和教学水平。骨干教师近三年来新增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改革项目30余项,经费达5000多万,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地区和面上项目(14项)、广西“八桂学者”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3项)等等;荣获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项、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等教学与科技奖励。
学院自成立以来多次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先后赴南海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以及海南三亚鹿回头、广东徐闻灯楼角、深圳大亚湾和广西涠洲岛、白龙尾等地进行科研项目调查活动,共计64人次、历时229天。采集了大量的关于南海珊瑚礁的地质、地貌、生态与环境等方面的关键数据和样本,为评估南海珊瑚礁的生态现状提供了第一手的素材,为南海珊瑚礁资源的保护、科学利用和岛礁开发积累了关键数据,为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奠定了基础。
(四)合作办学
注重国内和国际合作办学,目前已与厦门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资源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修课/授课、仪器设备共享、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密切合作。
(五)实习实践基地
该专业已经建立良好的产学研体系,积极开展产学研的教学科研活动。与广西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产业园、广西涠洲岛国家级珊瑚礁海洋公园合作,共建有5500m2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
四、就业方向
该学科理论与应用密切结合,培养的人才能从事与海洋、水产、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的教学、科研、应用技术开发等工作,包括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和监测、海洋生物技术等,也可从事海域区划管理、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可充实高等院校,海洋、水产、环保系统的中央及地方的科研、管理机构和企业单位。
2015年学院前往南海进行海洋科学综合考察的团队
2015年6月学院师生在我国南海西沙进行科学考察
2015年5月学院师生在黄岩岛进行科学考察
2015年10月学院师生在北海进行海洋科学考察
南沙群岛珊瑚礁景观
学院师生在南海进行珊瑚礁调查
2015年5月在南海进行海洋大气样品采集
2015年5月在北部湾进行红树林生态调查和海岸带生物调查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的“珊瑚水族工程”
余克服http:/info/1143/1991.htm
吴志强http:/info/1003/1337.htm
王英辉http:/info/1003/1387.htm
张瑞杰http:/info/1003/1334.htm
张媛媛http:/info/1003/1336.htm
陈正华http:/info/1003/1335.htm
陈小燕http:/info/1003/1324.htm
刘涛http:/info/1003/1333.htm
院士、专家、大咖汇集名师大讲堂以及
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培训和项目合作
考取全球开放水域潜水证
南海珊瑚礁生物标本馆以及部分科考展品
认知海洋生物
综合实验室与生物实验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
全自动营养盐分析仪 |
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仪 |
稳定同位素质谱仪 |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 |
大型实验仪器设备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涠洲岛珊瑚礁研究基地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北海科研教学实践基地
(与北海市共建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暨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北部湾研究院(位于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基地实验室面积5500m2,,科研用海2000余亩)
欢迎报考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硕士研究生专业。
1、报名时间以及方式:
- 如果你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的同学:即日起至2016年10月25日,网址:http://yz.chsi.com.cn/tm
(教育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
- 其他的同学报名时间为:2016年10月10日-10月31日,网址:http://yz.chsi.com.cn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2、专业代码及名称:
0710Z3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
3、其他未尽事宜以及更为详细的信息请各位同学及时登录:
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www3.gxu.edu.cn/yjsy/
以及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网站:http:/
4、咨询联系人员及电话:黄老师 0771-3227789 huangxueyong@gxu.edu.cn